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的关键阶段,AI“超级大脑”正在走进田间地头。7月28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化”)在北京发布业内首款农业种植大模型“iMAP”。
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凡荣,中国中化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焦健,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副局长桂刚,中国移动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怀达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中国中化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首席技术官张方主持发布会。国家数据局、农业农村部、中国信通院、中国农科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代表和行业合作伙伴出席发布活动。
中国中化iMAP农业种植该大模型是中国中化依托领先的农业业务经验、海量的田间数据积累以及贯通全产业链的场景布局,打造的数智时代“新农具”,具有技术首创性、数据完整性、产业变革性、推广实用性等独特优势。AI大模型开创性地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生产实践深度融合,旨在以智能技术赋能农业全程种植服务,推动“从土壤到丰收”的全周期数智化农服升级,从而为破解农业生产“经验依赖”难题、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有效破解农业AI应用行业痛点
自2023年“大模型元年”以来,AI技术在农业领域加速应用,但从实际应用看,农业AI应用行业仍处在起步阶段,背后原因在于:一是农业数据分散,让模型开发“难为无米之炊”;二是种植条件千差万别,如果不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实际需求,容易“水土不服”。
针对这些痛点,中国中化依托旗下先正达集团中国在全国26个省建设运营数百座MAP技术服务中心、线下服务规模超过4000万亩的独特场景优势和强大数据支撑,整合超千万量级的农业知识资源,形成基础知识、环境资源、生产种植等6大农业主题数据,10余类多模态高质量农业数据集,构建起可解释、可追溯、机理驱动的智能算法新架构,实现作物机理、大模型和智能体三体融合的农业AI系统。这一系统贯穿“耕-种-管-收”农业种植全过程,具备高精准、高可靠的复杂任务处理能力。
数据显示,中国中化iMAP农业种植大模型在MAP技术服务中心应用后,可实现节约水肥10%-20%,增产8%-10%,从而有效破解农业行业长期存在的种植决策粗放、农化资源浪费、灾害预警困难等关键痛点,促进行业从“经验种植”向“工业级标准生产”跃迁,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一更懂农业、更为农民的AI大模型,也入选了中央企业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应用案例。
更懂农业,从“凭经验种地”到“靠科学管理”
“传统的农业生产太依赖经验和直觉了,标准化难,效率低,风险也高。”发布会现场,中国中化旗下先正达集团中国总裁助理、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可攀坦言,这就是iMAP要解决的行业难题。“我们的目标是把农艺师和种植者‘因地制宜’的种植经验和专业判断‘教给’AI,让‘经验’变成‘标准’,让‘个体智慧’变成‘系统性应用’,最终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算法。”
iMAP首创“作物机理×大模型×智能体”融合AI系统,通过结合作物生长规律、人工智能算法与智能服务,突破传统模型对经验依赖强、决策过程不透明的局限。汤可攀形象地比喻道:“过去的一些AI模型更像‘会考试但不懂原理的学生’,靠大量数据‘猜规律’,虽然生成种植方案很快却难以解释原理;而iMAP就像一个有专业农学思维的智能农艺师,把‘作物怎么长’的原理教给AI,不只是给出答案,还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做’,让智能决策更加科学、可信。”
在此基础上,iMAP搭建了覆盖作物全生育周期的农业数据生态,依托中化农业MAP累计服务的4000多万亩耕地真实管理数据,融合作物生长、农业环境与生产作业的多源信息,支持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集成分析,为智能决策提供系统化的数据支撑。
更为农民,让科学种植方案触手可及
iMAP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与数据上,更在于它可以真正地走进农田、服务农民。依托覆盖全国核心种植区域的数百家MAP技术服务中心和专业农艺师团队,iMAP构建起“线上智能决策+线下贴身服务”的融合服务模式,有效打通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让前沿的AI技术真正落地生根,覆盖种植全周期的关键环节。
目前,iMAP首版产品正在内蒙古和东北等主要粮食产区开展应用验证,围绕玉米为主的主粮作物,试点面积已累计100万亩。初步实践证明,借助iMAP农业种植大模型的智能感知、分析、决策,农户在作物全生命周期的播前种植规划、种植方案生成、种植监测预警和动态产量预估等核心环节获得了强有力的可量化解决方案,农事决策时间缩短75%,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亩均增收约150至200元。部分地区还实现了农业生产碳排放的有效降低,为农业智能化服务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样本。
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MAP合作示范户高贺正试用iMAP农业种植大模型管理他经营的2213亩玉米农田。过去他主要依靠经验种植,作物病虫害常常防控不及时,产量也不稳定。如今,只用打开手机,简单把需求“说”给iMAP,系统便会根据区域、作物、环境等条件,推送作物品种、肥料和植保的具体定量实施方案。在田间管理环节,种植者依托iMAP农业种植大模型监测预警能力,还能及时掌控作物田间长势、土壤墒情和病虫害等异常信息。“iMAP的使用门槛很低,普通农民也能轻松上手使用。现在种地不靠拍脑袋了,系统一提醒,我就按着建议去做。今年玉米长得匀,虫害也压得住,心里比以前踏实多了。”高贺说,“今年长势明显更好。”
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凡荣表示,作为首批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中央企业,中国中化大力推进“AI+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上线投用中国中化人工智能平台,先后发布“天枢”化工智研大模型、“iMAP”农业种植大模型等创新成果,将人工智能工作融入公司发展全局。面向未来,中国中化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更加深入推进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促推企业增效、产业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中化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焦健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中化将充分发挥公司的农业领域国家队作用,对内不断深化种植大模型与农服业务融合发展,巩固独特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对外持续加强与行业伙伴的协同合作,扩大推广应用,赋能产业升级,切实将iMAP农业种植大模型打造成为我国农业领域标杆性大模型,助力农业强国建设。